【仕途/解惑/人緣】惠智學舍-文化大學/方老師/11

布施的小慈善家 須菩提幼年的時候,還沒有皈依佛陀以前,對世間的看法以及待人處世,就已與眾不同。 他生長在富有的家庭裡,父母對他是萬分的愛護,但他從小就不願做金銀財寶的奴隸。

父母給他的金錢,也是隨時來隨時去的拿了救濟窮困的人。在路上若遇到衣不蔽體的乞丐,甚至會把身上穿的外衣脫下來布施給人,自己只穿著短衣短褲跑回家。

他的父母不是吝惜金錢,但對愛子的作風,常常不能同意,有時就把他叫到身邊,訓誡道: 「空生!你這樣的行為真不好,自己的錢,也不問什麼理由,就拿了給人;衣服是自己穿的,你脫給人,光著身體多難看!」

須菩提溫和、恭敬的向父母回答道: 「我不知道什麼原因,在我心中,覺得世間上一切都與我息息相關,一切人好像和我同一個身體。

人是赤裸裸的生下來,為什麼赤裸裸的就不好呢?把自己的東西給人,人和我有什麼不同呢?」

他的父母聽完須菩提的話後,不高興的說道: 「你這孩子真古怪,自己有錢不知道用,自己有衣不知道穿,反而說出那些莫名其妙的道理,也不怕人家笑。

從今以後,你若再不改,索性把你關在家中,不讓你出去!」 但須菩提仍然不改他樂善好施的天性,父母就把他關在家中,這正是須菩提的幸運,之後他每天待在家中閱讀思惟當時印度宗教和哲學的書籍,使他對人生的問題,有了更進一層的覺悟,他常常自豪的對父母說: 「宇宙中一切森羅萬象,好像都映現在我心中,可是,我的心中又像空無所有似的。假若世上沒有大智大覺的聖人,誰也不夠資格來和我討論解脫者的心境,誰也不明白我心中的世界。」 年輕的須菩提,父母聽了他的豪語,再想到他初生時家中一切皆空的奇事,奇人奇話,父母心中也不禁對愛子暗暗稱奇。

三、歸投佛陀的座下 有一次,佛陀在須菩提的故鄉布教,鄉人紛紛傳說,說佛陀是一切智人,論到智慧,世間上沒有人能夠和佛陀相比。 這樣的議論早就傳到須菩提的耳中,而且,他的父母跟隨鄉人,都皈依了佛陀。 須菩提家中,一向信仰傳統的婆羅門教,現在父母為什麼跟隨鄉人輕易的改宗呢?這時,輪到須菩提覺得他的父母奇怪了。 有一天,須菩提的父親向他說道: 「空生!你常常自以為很有智慧,已經了解到人生的真理,但你和佛陀相比就差得太多。佛陀不但有大智慧,而且有大慈悲和大神通,自從佛陀來到本地,全鄉的人差不多都皈依佛陀。還想恭請佛陀到家中供養,希望你在佛陀面前,能息下狂妄的心。」

須菩提心中很不服氣,他回答道: 「你們眼中的佛陀,自是一切智人,但在我眼中,也許就很平凡了。」 須菩提雖然這麼說,但佛陀究竟是怎麼樣的人?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感動力?在須菩提一向平靜的心湖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他等不及佛陀到他家中受供時再見佛陀,他想,萬一佛陀很忙,不能來怎麼辦?所以在這一天的夜晚,須菩提便偷偷的先去看看佛陀的樣子。

夜晚涼風習習,一輪上弦的月亮彎彎的高掛在空中,星星在閃爍,好像竊笑著好奇的須菩提。 須菩提獨自走到佛陀說法的地方,佛陀正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說法,四周亮著火把,下面跪著的是千萬聽眾,呀!佛陀的身後好像還放出光明! 這不像是人間的人,這相貌太圓滿了,太莊嚴了,佛陀應化的身相,實在超過須菩提的想像之外。

大地是寧靜的,千萬的聽眾都屏氣凝神,不敢有聲,這時只有佛陀的法音在宣流著。 佛陀說:「世間是不應該相爭的,本來就沒有人我的分別,大家合起來就是一體。」

「一切法都是從因緣和合而生的,沒有一項東西能獨立存在。我和一切法既是互相依賴生存,施慈悲恩惠給眾生,看起來像是為人,其實對自己有著莫大的利益!」

佛陀的法音非常的慈和,佛陀說的道理令須菩提很感動。須菩提擠在大眾中,偷偷的向佛陀合掌,表示敬意。

佛陀說法以後,回到信眾準備的靜室中休息,須菩提徘徊在門口,他想會見佛陀,但又沒有勇氣。

佛陀像是知道須菩提的心意,站在門口問道: 「你是誰呀?到我房中來坐,我和你談談!」 「我是須菩提,希望佛陀收我做出家的弟子!」

「呵!須菩提就是你,我早就聽說你是村中最聰明的青年。很好,真正聰明的人,對佛法也才能真正的信受奉行。你父母知道嗎?」佛陀慈悲親切的問。

「我想我父母知道一定會很歡喜,我很榮幸得到佛陀做我的老師。」 佛陀很喜歡須菩提,從此須菩提成為佛陀僧團中傑出的弟子。

四、乞富不乞貧 須菩提出家以後,過著三衣一缽的生活,每天上午到街坊上托缽乞食,下午就跟隨佛陀聽教參禪。 比丘們每日出外托缽乞食,總是遵照佛陀的法則,次第行乞,一個個,一排排,無論人家施捨與否,都必須經過。 可是須菩提過乞食的生活,總和大眾不同,一離開精舍,他就與大眾分道而行,總是一個人威儀齊整,行止安詳的去找乞食的對象。 諸比丘起初對須菩提沒有留心,但日子一久,發覺須菩提的行動有些奇怪。大家一注意,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須菩提乞食行化,總愛到富有人家裡,見到房屋矮小,或是知道經濟窮困的人家,他決不去托缽。無論多遠的路途,他都要趕到富貴的人家去,否則,他寧可餓著肚子不行乞。 有一次,在毗舍離的國境內,有一位比丘在路上向須菩提取笑道: 「窮在眼前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其實毗舍離的都城都是殷商富戶,不知尊者今天看得起哪一家?」

須菩提聽後,向那位比丘看了一看,然後解釋道: 「大德!我不是看不起窮人,或許真正同情貧窮者的就是我哩!的確,我是發願只向富者行乞,不向窮人托缽,這是我的苦心,還請道友原諒。」 「尊者乞富不乞貧,每天營養充分,難怪尊者身體這麼健壯!」 「大德!請你不要這麼說!」須菩提溫和的詳細說明他乞富不乞貧的原因道:「我向富人行乞,決不是為了貪圖美味珍肴,如果好吃,也不須出家學道。為什麼我不到窮人的家裡托缽?因為窮苦人家,自己的生活都難以維持,哪裡還有多餘的飲食供養我們?即使他們願意發心,也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們沒有糧食救濟他們,哪能再去增加他們的負擔?反之,向富人乞食,區區一餐之施,在富者毫無所謂。我所以乞富不乞貧,就是為了這個原因。」 須菩提把他的看法表明以後,那位取笑須菩提的比丘,才無話可說。

在僧團中和須菩提有相反作風的人,是大迦葉尊者,須菩提是乞富不乞貧,而大迦葉是乞貧不乞富。

須菩提很不解大迦葉的用心,有一次閒談時就問他道: 「尊者大迦葉!你乞食的態度和我正好相反,我很無禮的請求你告訴我是什麼原因?」 「尊者須菩提!」大迦葉解釋道:「我們是出家的沙門,守道行法,這就是人間的福田,我們受人間的供養,是給他們增長福慧的機會。

我向貧窮者乞食,讓他們種福田,免除他們將來的窮困,富人們的福多,我們何必錦上添花?」 大迦葉尊者的話,一方面像是為自己解釋,一方面又像是向乞富不乞貧的須菩提說教。

須菩提聽後,點點頭,他不強人同己,說道: 「乞富、乞貧,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尊者!佛法裡方便有多門,我們可以各行其道,其實這都是佛陀的教法。」

須菩提和大迦葉乞食的作風,成為強烈的對比,他們的說話和乞食的態度,給佛陀知道以後,對兩個人都不贊成,曾呵斥他們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 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擇貧富,不分穢淨,嚴肅威儀,次第行乞。 大迦葉比較固執,苦行的色彩非常濃厚,他是從來不願捨棄苦行,可是須菩提,對於佛陀的指示百依百順,以後就自己修正了乞富不乞貧的態度,他對佛陀的教示,都是感恩的接受。

【仕途/解惑/人緣】惠智學舍-文化大學/方老師/2

【仕途/解惑/人緣】惠智學舍-文化大學/方老師/2

地水火風性質

天人

四聖諦:苦寂滅道

修行就可以

抓取產生苦果

道就是修行就是方法

八正道:

世尊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內容讓我們身口意清淨

梵語「正」也有「圓、全面」的意思

正是合乎宇宙實真相每一個國家民族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會變

正念:念頭-無念-清淨的念/一念無聲全體現/無念才不會執著人間念頭才會出離人間

正見解(正見):見地/想法觀念是過去現在未來都不變/心經/佛經語句

正思惟、

正語言(正語):出三界/語言文字內容是在描敘宇宙實真相內容/語言文字可以綁住我們也可以提升我們/禪宗

初祖:達摩祖師:神光弟子心不安達摩祖師問:把你的心拿來我幫你安

神光-慧可法師/弟子染病請居士幫我消災解罪/慧可說:把你的罪來我幫你消 居士拿不出來慧可就說:皈依三寶真心懺悔

居士就變成僧燦法師

道信:信本空性-弘忍法師

六祖慧能還沒出家時候去見弘忍法師回答人有南北佛性沒有南北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仕途/解惑/人緣】惠智學舍-文化大學/方老師/2

4正行為(正業)、

5正生活(正命):職業/自利利人職業

正思維:語言行為觀念跟佛法有沒有相印/隨時隨地修正自己念頭ing

正精進:

正禪定(正定)。智慧福報跟佛樸法相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iel08000 的頭像
    ariel08000

    滿心歡喜,順流而上

    ariel08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