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樓 平原層 布置出早年的仿古場景,呈現昔時生活風貌等宜蘭傳統文化。

一走進三樓瞧見一台大同電視,就知道早期的大同寶寶在人民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


蘭陽平原中與雨水有相生相惜的生命共同體。
從牛鬥集水口開始。

在礁溪,泡的溫泉也是湧泉一種。

展內還有模型示意湧泉。

蘭陽平原的族民-泰雅族。



其實看見平地人跟原住民的鬥爭。月心裡都默默的跟原住民道歉。
那個年代,那些傷害,那些搶奪。原本屬於你們的地域。被我們搶走。而天性樂觀的你們還對我們這麼好。

這戶人家,為了防禦平地人入侵, 家蓋的像堡壘。左右有槍射擊口。 撤退有左右兩邊的頂樓。

在賽德克巴來中, 月第一次知道出草的低沉意義。

那個時候,大家都為了生存互相傷害。直到現在,生活幸福的我們,不也常常上演互相傷害的戲碼!

這是個舉人家,也是個防範很周全的堡壘。


抗敵瞄準口。


宜蘭原生主-葛瑪蘭族聚落



其實現在很多宜蘭地名依然採用原始名稱命名。
按一下機器妳可以聽到這些地名。

和平來自協調。我們都是一家人。




月這次看展,巧遇即將的中元節! 搶孤是年度盛事。


導覽裡面介紹的很詳細,但是月記憶有限。


早期宜蘭交通不便,平原上密布的河川就是重要的水運網絡,還發展出吃水淺的駁船、鴨母船來載貨,直到鐵公路開發才沒落。

這一區一尊乞丐蠟像,做的維妙維肖,神態楚楚可憐,商人,攤販,道士。民國初年宜蘭西門渡口人物的生活寫照


↑ 他很像真人,讓月想到真人蠟像館。

渡船口的商家。


這艘船,超大的。



這一區的地面從插秧到成稻到收割完全的用視覺懸崖 展現。

這個設計好有趣。





宜蘭有個稻香米,就是用很像魚水共生原理,來鴨稻互生。很有意義更有益健康。


竹子也是當時人家必備生活用材。


舊時代農業社會三合院中庭都是用來晒稻。竹子用來造家具器具。




早起婦人手洗衣物。

鴨賞是宜蘭的名產。

農人看著泡水的稻子,不甘白白浪費,乾脆把它廢物利用當作飼料,吆喝鴨子來吃,不過鴨子越吃越肥、越吃越多,反而生產過剩,宜蘭人只好把大量鴨肉醃製起來,這就是宜蘭名產「鴨賞」的由來。



月好喜歡這個地板。


宜蘭才有的鴨子。

右邊是古時候鴨賞製作方式,左邊是現代鴨賞製作方式。


再來會到一個視角很棒的地方。

瞧,那個是龜山島。

曾經有個傳說:因為龜將軍愛上龍王女兒, 被龍王逐出, 然後化身龜山島守護變成蘭陽平原的公主。
-------------------------------------------------------------------
講完以後帥Q馬上打臉。
蘭陽平原是擠壓出來的。 哪裡來化生公主。 那龜將軍晡拉晡拉晡拉 講一堆!
不就是個羅蜜歐版傳說。那麼認真幹嘛! 沒情調。
史妹補充:
進博物館時候的對話
館員:館內禁止喝水喔
A:那我要喝果汁
-------------------------------------:------:------------
好了, 休息一下 續2,1樓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