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興國小※
地址:文山路5號
193線道上54K處後問一下原住民。
沿路上,人家不多,部落與部落間距很遠。所以車上要備足水,餅乾,點心。(沒水會出翹小月月)
沿路上一直記得一件事情,只要走在193線道上,認真找54k。山興國小就會抵達。
這一路上就像是前往人生道路上,你不確定,但是又很想要前往某一個地方。所以認真的堅持下去,你就會找到。
當我們看見這些圖騰, 心中大喊, 是不是要到了。
持續開了一段車程,路上看見幾所國小。但都不是山興國小。直到接近54k處,詢問了當地居民。
是的國小到了。 我們停的是後門所以先看到的是老人康樂教室。這邊還有些許的文化活動,掛上了一個現代牌子。但是人煙氣氛卻是寧靜的像是另一個世界。
當我們進入校區,遇見一個老婦人,她親切的介紹學校已經很荒廢,只剩下這間教室有在進行一些小作品。
看得出來,社區部落一然有些有心的居民或是老師再讓當地居民有學習練習生活打發時間的教學。
小屋作品一直是原住民的代表。
作品展現的教室視唯一一間尚稱完整的教室。
其他教室,荒廢 空曠。充滿時光走過軌跡。
學校是有門牌的。在一棟比較堅固的建築物。活動中心柱子上。
「山興國小」相關話題–「箭瑛大橋」:
關於「山興國小」,應該還有眾所皆知的「箭瑛大橋」故事,發生在民國六十六年,那時由鳳林大榮通往「山興」,僅有一座竹搭便橋,颱風過境,便橋被洪水沖斷,當時服務於山興國小的教師因上課心切,手牽著手強行渡河,因為河水湍急,一群老師失足落水,其中張箭、鄧玉瑛老師不幸溺斃。這個消息轟動全國,當時行政院長蔣經國表彰這兩位老師因公殉職,並督促興建水泥大橋改善山興對外交通,同時為紀念兩位老師,命名為「箭瑛大橋」。後來,這個故事拍攝成電影「箭瑛大橋」後,更是家喻戶曉。
此次我們沒有抵達到大橋。有機會來山興國小的人可以順道去大橋上看一下。
活動中心上的公告欄。
註:XZ1特殊效果
孩子們遠離家園,到廿公里外就學,家長為了小孩就學需求,紛紛遷離了山興,山村的孩子去到城鎮就學,
從小就失去和家鄉認同的機會,
長期處於資源弱勢的社群,
雪上加霜下,
村落的活力只剩下堅守家鄉的長者。
部落人口漸漸少了…。
走著走著,走到校園邊,
我想大夥應該都動手修繕舊校舍,
雖然成立「吉拉卡樣育樂教室」和「山興生態暨養生事業育成中心」,
查資料知道台灣世界展望會到這兒,當起課業輔導義工,
在現實的廢墟校舍,雜草已經長的比我還高,依稀感受的到泥土香味,
午後三、四點的山興,
還睡在海岸山脈的懷裡,
聽不到,孩童放學後嘻鬧的聲音。
只有艷陽繼續照耀著。
----------------------------------------------------------------------------------------------------
在下山的途上,延山路一直走,在一陣子冷靜遙想中。突然聽見喬大喊。有活動耶!!
無意間到了其中一個部落,而部落正在進行活動。
認真查了一下資料,原來我們抵達米棧國小旁的休息站。
而步道本身 是可以抵達山頂看花蓮是全景的地方。
米棧古道旁特殊的裝飾,上頭則是很多米甕
部落活動:
小常識:
米棧古道位在花蓮縣壽豐鄉,位於193線道42公里處的米棧國小旁,全程七公里,
本來是穿越海岸山脈與水璉與壽豐鄉連絡道路,當時人民要運輸物資,就必須靠人力,
而最大運送物資則是白米,所以有米棧這個名稱
在台11線通車後,這條米棧古道就沒落,逐漸淹沒在荒煙漫草間,在米棧社區發展協會的努力下。修復了單程1700公尺的古道
米棧古道地址:花蓮縣壽豐鄉米棧村
米棧古道電話:03-8741402
米棧古道開放時間:全年無休,建議白天來
米棧古道GPS衛星定位:E121.5235(東經121度31分24.6秒),N23.7995(北緯23度47分58.2 秒)
米棧古道交通資訊:由花蓮市區往南朝台十一線方向前進,過花蓮大橋後右轉,接台193號公路42.2公里處。